面对玩家的质疑,不少商家信誓旦旦:“这款电源本身符合80Plus认证的要求,但厂家没有花费数千美元去申请认证,而是更愿意省下这部分钱,降低售价以回报给玩家。”看起来,玩家用更低的价钱买到了这样的“准”80Plus电源,似乎占了大便宜。事实果真如此吗?80Plus认证的测试条件究竟是怎样?什么样的电源才具有申请认证的资格?且让我们一步步抽丝剥茧,为大家解开这个疑惑。
在了解80Plus认证规范之前,我们不妨先温习一下什么是电源的转换效率。简单来说,转换效率就是在电源运行的过程中(从输入端的交流电转换到输出端的直流电),由输出端的耗电量除以输入端的耗电量所得到的数值乘上100%,就得到了所谓的电源转换效率。以一台输出功率达到800W的电源为例,如果在此输出功率下,同时测得它的输入功率为960W,那么此时这台电源的转换效率=800÷960×100%=80%。
了解了什么是电源转换效率之后,我们再看看80Plus认证及其认证机构的由来。80Plus认证机构是在2003年成立于美国的一个绿能认证组织,并且在2004年针对PC电源发布了第一个80Plus认证标准(即白牌标准)。当时市场上的PC电源转换效率大都在65%~75%之间,80Plus认证标准的发布无疑大大提高了中高端电源产品的门槛,有利于电源大厂的生存和发展,对小厂商而言则是一道紧箍咒。
因此,各大电源厂商都投入了这场电源转换效率竞赛,在短短四年时间内,国内外电源大厂都推出了80Plus白牌电源,甚至其转换效率比认证标准还要高出1%~2%。于是在2008年,80Plus认证机构发布了更高等级的铜牌(BRONZE)、银牌(SILVER)和金牌(GOLD)认证标准,这样一来更是引发了电源厂商的竞争热情,谁先拿到更高等级的认证,谁拿到的认证数量越多,谁就更有可能在中高端市场上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。
从年2008年到2010年这三年的时间里,市场上已有超过2000款电源获得了不同等级的80Plus认证;特别是以前看似遥不可及的80Plus金牌电源,也在近两年内如雨后春笋般地从80Plus官方网站上冒了出来。
当然,80Plus金牌认证并非电源发展的终点,去年底80Plus认证机构再次公布了80Plus白金牌标准(PLATINUM),挑战各家电源厂商的研发实力,进一步抬高顶级电源的制造门槛。
截至2010年11月16日,全球已有2587款电源通过了各等级的80Plus认证(115V)。
在80Plus认证席卷整个电源市场的大潮之下,电源小厂在零售市场上的份额日渐萎缩,于是部分不良厂商就来了出“狸猫换太子”的好戏,把自己的电源产品充作80Plus电源来销售。从表面上,这些电源的转换效率达到了80%,那它们真的符合80Plus认证的要求吗?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80Plus认证的测试究竟是如何规定的。
80Plus认证的“成长”历程(资料来源:维基百科)
★2003年,Ecos Consulting和EPRI(美国电力研究所)针对台式机电源开发了电源效率广义测试协议,这就是后来的80Plus。
★2004年3月,在ACEEE市场研讨会上80Plus的倡议被提出。
★2005年2月,海韵推出了第一款准80Plus电源。
★2006年,能源之星组织将80Plus的标准增加到正在拟定的能源之星4.0规范当中。
★200年2月和11月,戴尔和惠普开始采用80Plus认证的电源。
★2007年6月20日,能源之星4.0规范开始生效,包含了针对台式机的80Plus认证要求。
★2007年12月,已有超过200款电源通过了80Plus认证,80Plus开始成为市场标准。
★2008年第一季度,80Plus认证增加了铜牌、银牌和金牌级别。
★2009年十月,80Plus认证增加了白金牌级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