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散热缺陷]
[案例]
高先生2009年底购买了某知名品牌的一款笔记本电脑,购买时为冬季,使用中发现笔记本电脑外壳十分“温暖”,整机偶尔重启,但并没在意。2010年夏季,该款笔记本电脑腕托开始发烫,当放在膝盖上使用时,腿上有明显灼烧感,并出现频繁黑屏、死机现象,底部有部分工程塑料组件甚至有烧融痕迹。高先生携此款笔记本电脑向制造商投诉,经检测,该款笔记本电脑散热体系存在缺陷,该厂商终召回了该批次的全部产品。
狭小的空间里,热管数量和管径直接影响散热效果。
[原因分析]
笔记本电脑过热绝非个案,存在过热问题的并不少见。事实上,不少品牌制造商都在开发高效的笔记本电脑散热体系,在高端商务产品中,散热并不是问题,这表明,业界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设计能力并没有问题。可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过热产品呢?本刊调查发现,过热产品普遍存在模具共用和散热热管管径、数量不足问题。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设计人员称,芯片更新的摩尔定律让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们应接不暇,为了抢先推出新平台的电脑获得高端用户市场,笔记本电脑生产商通常希望加快新产品的推出速度。但从外壳到主机板的重新设计是一项耗时、费力的工程,如果全部重做很可能让品牌错过佳上市期,而且光是外壳的开模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。所以普遍的做法是直接使用现有的产品模具,多就是稍加修改。但这会造成旧机壳的散热通道与现有主机板不完全匹配,在局部地区有可能造成热量堆积;特别是在中低端高性价比产品上,为了缩减成本,热管数量和管径也有缩水现象,厂商往往寄希望于调高风扇转速、增加标识提醒(如:请勿阻挡底部散热孔),以及缩短产品的连续工作时间来求得散热体系的平衡。
狭小的空间里,热管数量和管径直接影响散热效果。
来自实验室的一项测试显示,类似机型,双热管设计可以在全功耗状态下将CPU和显卡温度控制在60℃左右,而单热管设计时,即便在提高风扇转速的情况下,温度也很容易飙升至80℃以上,整机稳定性骤减、噪声大增。散热体系的缺陷其实也是可以通过“老化”测试轻易检测出来的。笔记本电脑在出厂前都会进行常规老化测试,一般是运行占内存和CPU占用比较大的应用程序,持续时间大概为3小时左右,如果没有停顿,就算合格。如果厂商加上机壳各部温度需要控制在45℃以内的条件,就可以杜绝很多后来的散热问题。
某知名品牌工程师称,即便是老款设计的机壳,只需对笔记本电脑D面机壳的风道略加改进也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散热效果,特别是现在很多笔记本电脑D面采用了大盖板设计,在盖板上修改风道并不会带来很高的成本。此外,适当优化热管外形设计和管径,也能在不增加热管数量的情况下均衡整机散热,避免因热量堆积造成的操作体验不佳、死机、黑屏和产品寿命缩短现象。所以,如果出现散热缺陷,主要的原因还是笔记本电脑制造商过于浮躁造成的。
纵观笔记本近期的四大“门”事件,始终逃不过一个关键词——设计。电池门中设计不合理的保护电路,开裂门中被缩水的外壳。而在闪屏门中,液晶屏的设计不合理,更是问题的关键。不合理的设计已经成为门事件的原罪。事实上,除了类似英特尔6系芯片组这类芯片级缺陷以外,笔记本电脑的产品缺陷绝大部分来自主机板之外的组件。而成本节省和产品推出速度过快是造成此类缺陷的主要因素。在笔记本电脑已经日益普及和成熟的情况下,相关设计照理应该随之进步,但现实情况却是某些笔记本电脑厂商,包括配件厂家问题倍出,整体设计不仅没有进步,反而出现了退步的趋势。在本次调查中,很多业内专业人士告诉本刊,质量缺陷并非在所难免,绝大部分非隐形缺陷都可以在检测和组装环节发现,并得到修正。即使是一些设计缺陷,也可以在成熟的代工OEM厂商那里得到反馈和修复。之所以各类门事件层出不穷,并不是制造商的设计能力出了问题,原因只有一个——浮躁:为盲目追求产品更新速度使用不成熟的设计;为吸引眼球,在设计时只顾外观,不顾实用;为降低成本,在设计之初,就使用了低质材料。为了抢占市场的速度和心存侥幸,寄希望通过售后来调解部分问题严重的用户。俗话说,萝卜快了不洗泥。笔记本电脑采用轻率的、考虑不周全的设计,出现各种问题,引发各种各样的门事件,也就成为一种必然。其结果就是消费者的权益被设计,厂家的名誉被设计,甚至是这个笔记本电脑市场,都被设计了。
后,本刊用这样一句话来与各品牌笔记本电脑制造商共勉:明年315,好别见!
如果你还想浏览更多的IT产品设计与质量深度调查报告,请浏览以下文章: